什么什么内什么成语有老鼠(女人头上3个老鼠打一成语)

仓内之鼠是何意思?

仓内之鼠就是粮仓中的老鼠。

仓内之鼠说明老鼠钻进了粮仓,危害了粮食的安全。同时也告诉大众,仓内之鼠,容易捕捉,离死不远了。现在,也常常比喻那些贪图民族粮食,大肆挥霍浪费粮食的人为仓中之鼠。

粮仓是作为粮食的存放和储备的地方地。

描述高楼内树枝的成语

符合题意的成语只有一个:束之高阁。

1、释义:高阁,储藏器物的高架。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

2、出处:《晋书·庾翼传》:“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接着议其任耳。”

3、例句:如果学了一点学说智慧,只是空谈一阵,束之高阁,不去操作,这样的学说再好也是没有用的。

4、近义词:置之不理、置之度外。

5、反义词:爱不释手、掌上明珠。

描写人物内心喜悦的成语

1、喜出望外:遇到意外的喜事,心中非常高兴。

出自苏轼《与李之仪》。

例:喜出望外看似容易,实则很难。

2、心潮澎湃:心里像浪潮翻腾,形容心情特别激动,不能平静。

出自臧克家《得识郭老五十年》。

例:豪言壮语使人心潮澎湃,热血沸腾。

3、喜不自禁: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。形容极其高兴。

出自梁简文帝《又请御讲启》。

例:公司处处张灯结彩,公司员公喜不自禁。

4、喜上眉梢:指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。

出自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。

例:路上很多女孩手捧玫瑰喜上眉梢。

5、心花怒放:形容内心非常高兴。

出自《圆觉经》。

例:除夕夜,家家张灯结彩,人人心花怒放。

带内外的内成语

1、内柔外刚:内心柔弱,外表刚强。亦作“外刚内柔”。

2、外感内伤:中医指外感风邪,内有郁积而致病。也比喻内外煎迫。

3、内圆外方:指为人处事之道,表面随和,内心严正。也指钱币。

4、内外交困: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。

5、内忧外患: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。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。

6、外宽内热: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。

7、五内如焚: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像火烧的一样。比喻非常焦急。

8、包举宇内:并吞天下,占有一切。

9、内清外浊:内心清白,外表污浊。比喻本质很好而外表极普通。

10、内疏外亲:内心疏远,表面亲近。指不是真心待人。

形容外表与内在截然不同的成语

1、外强中干:外有强形,内中干竭,泛指外表强大,内实空虚。

2、表里不一:形容表面与内在不一样。

3、心口不一: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,借以形容人的虚伪、诡诈。

4、金玉其外:外面像金像玉,里面却是破棉絮,比喻外表漂亮、内里破败,虚有华美的外表,实质却一团糟。

5、色厉内荏:泛指外表强硬,内心虚弱的样子。

形容外表华丽内心肮脏的成语

表示这样的成语有很多,举例如下:

1、表里不一,释义为表面与内在不一样;

2、名不副实,其中,副意思为相称,符合,释义为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,指空有虚名;

3、虚有其表,其中,虚意思为空,表意思为表面,外貌,释义为空有好看的外表,实际上不行,指有名无实;

4、徒有虚名,释义为空有名望,指有名无实;

5、外强中干,其中干意思为枯竭,释义为形容外表强壮,内里空虚。

形容人成熟有内涵的成语

1、钟灵毓秀:钟:凝聚,集中;毓:养育。凝聚天地间的灵气,孕育着杰出的人物。指山川秀美,人才辈出。

2、满腹经纶:经纶:整理丝缕,引伸为人的才学、本领。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。

3、虚怀若谷:虚:虚心;谷:山谷。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。形容特别虚心,能容纳别人的意见。

4、溢于文辞:溢:水满外流,引申为超过、超出。指深刻的内涵和丰盛的想法情感通过文辞充分显露出来,甚至超过文辞本身。

5、大智若愚: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,看来好像愚笨。

6、气宇

形容内心极度害怕的成语

1、惶恐不安:惶:恐惧。内心害怕,特别不安。

2、不寒而栗:栗:畏惧,发抖。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
3、心有余悸:悸: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。危险的事务虽然过去了,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。

4、胆战心惊:形容特别害怕。

5、惴惴不安:惴:忧愁、恐惧。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。

6、毛骨悚然: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汗毛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形容特别恐惧。

7、汗不敢出: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。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。

8、栗栗危惧:栗

外慧内秀这个成语是何意思

释义:外表秀美,内心智慧;

1、外:外表,外貌;

2、慧:智慧;

3、内:内心,内在;

4、秀:秀美。

表示内心感受的成语

匪夷所思、殚精竭虑、急中生智、百思不解、长虑顾后、困心衡虑、冥思苦索、不此之图、机关用尽、兼权熟计、惊魂未定、心安理得、心如刀割、心如死灰、心驰神往、心旷神怡、心乱如麻、心胆俱裂、心神不定、心神恍惚、心悦诚服、心惊肉跳、心花怒放、心慌意乱、心烦意乱等。

成语:

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。成语,众人皆说,成之于语,故成语。成语多为四字,亦有三字,五字甚至七字以上。

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,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,表示一定的意义,在语句中是小编认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,承担主语、宾语、定语等成分。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,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。有些成语本就一个微型的句子。

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,跟习用语、谚语相近,然而也略有区别。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
内涵反义词的成语

东逃西散、南辕北辙、左顾右盼、积少成多、同甘共苦、大材小用、先人后己、天经地义、弄假成真、举足轻重、东倒西歪、眼高手低、口是心非、头重脚轻、有头无尾、前倨后恭、南腔北调、声东击西、转危为安、反败为胜、南辕北辙、承上启下、承前启后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